機械行業是一個國家的基礎性和支柱性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機械行業與GDP關系非常密切,是典型的正值型正周期行業。經濟上升階段,強勁的需求拉動機械制造業迅速擴張;即使在經濟衰退時,行業也保持正的增長率。特別是進入2001年以來,在新一輪消費結構升級帶動下,重化工業快速發展,使作為中游行業的機械制造業表現出加速發展的態勢。從生命周期來看,機械行業已經進入成熟期。
一、機械行業當前運行情況
2007年以來,機械工業各行業努力擴大內需,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機械工業固定資產投資、消費、出口快速增長。總體看,機械工業開局良好。
(一)行業利潤穩步提高
上半年機械行業發展一路飄紅。據萬得資訊(Wind資訊)統計,136家可比機械行業上市公司上半年共實現收入1438.67億元,同比增長33.02%;實現主營利潤251.14億元,同比增長30.72%;凈利潤109.01億元,同比增長57.64%。機械類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為17.19%,高于行業平均水平2.24個百分點。過去三年,機械行業上市公司平均凈利率總體相對穩定,2007年上半年有較明顯上漲,凈利率水平達到7.42%,較2005年底與2006年底分別上漲2.88個百分點與1.76個百分點。
(二)產銷銜接良好
2007年1-8月份,國內機械工業生產呈快速穩定增長態勢,生產、銷售增速繼續保持在32%以上,新產品開發持續加快,產品銷售率創年內較高水平,產銷銜接良好。
1-8月,全行業共完成工業總產值45467.8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2.21%;全行業完成銷售產值44167.26億元,同比增長32.24%。從今年各月總產值和銷售產值增速看,生產銷售持續8個月穩步快速增長,雖然7月和8月增速比6月略有回落,但增速仍保持在32%以上。
8月機械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2%,增速比上月減緩0.4個百分點。汽車產量增長21.7%,其中轎車產量增長17.1%。數控機床和發電設備產量分別增長33.8%和33.2%,固體廢棄物處理設備產量增長80%。汽車產量593萬輛,增長24%;其中,轎車319萬輛,增長25.3%。發電設備產量8156萬千瓦,增長16.2%,其中水輪發電機增長68.1%。
8月,機械產品產銷率為97.14%,比上月提高0.14個百分點,但低于國內工業產品銷售率0.69個百分點。縱觀今年各月產品銷售情況,1-8月產品銷售率創年內較高水平。分行業看,產銷率高于全行業水平的行業分別是:農業機械行業、內燃機行業、工程機械行業、文化辦公設備行業、機械基礎件行業和汽車行業。
(三)各分行業進出口均呈增勢
1-7月,機械工業進出口總值平穩增長,出口增幅明顯快于進口,貿易順差接近百億。1-7月,機械工業實現進出口總額1971.79億美元,同比增長29.79%,高出國內外貿進出口增(24.4%)5.39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043.5億美元,同比增長40.95%,高出國內外貿出口增長(28.6%)12.35個百分點;進口928.29億美元,同比增長19.18%,低于國內外貿進口增長(19.5%)0.32個百分點。累計實現貿易順差115.21億美元。
1-7月,機械工業各分行業進出口同比均為增長。從出口看,增幅較大是食品包裝機械行業66.19%,下面依次是工程機械行業61.18%,重型礦山機械行業56.79%,農機行業49.64%,汽車行業48.28%,石化通用機械行業48.01%,其他行業44.56%。從進口看,文化辦公設備行業同比增幅比較高,為95.72%,其次是汽車行業28.96%,食品包裝機械行業26.27%,內燃機行業23.05%,工程機械行業21.59%,機械基礎件行業21.36%。累計實現貿易順差的有七個行業。
2007年以來,機械行業物耗、能耗降低,產品單位費用得到有效控制,新產品研發進一步加快。可見,行業自身競爭力不斷提升是我國機械行業快速發展的內部因素。但帶動機械行業進入高景氣區的主要因素還是強勁的需求和政府的調控政策。
二、重化工業階段下機械行業需求旺盛
中國經濟已經經歷了二十多年的快速增長,預計這個勢頭還可以保持相當長一段時間。快速增長并不是各個產業均衡增長的產物,而是主導產業帶動的結果。不同時期主導產業不同,主導產業的轉換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增長。80年代的主導產業是輕工、紡織等;90年代的主導產業是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新一代家電產品、房地產等。這種局面到2002年發生改變,一批新的主導產業浮出水面。住宅、汽車、電子通訊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作為先導行業,拉動了一批中間投資品性質的產業(主要是鋼鐵、有色金屬、建材、機械、化工等)發展,進而又拉動了電力、煤炭、石油等能源行業和港口、鐵路、公路等運輸行業的增長。機械制造業作為中游產業,在整個產業鏈中處于重要地位。只要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不變,機械制造業的景氣就不會走低。2007以來機械行業的高景氣和當前高位趨熱的宏觀經濟有著緊密聯系。
三、“振興裝備制造業”政策提供了良好機遇
中共政府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劃建議中提出:要“大力振興裝備制造業”。振興我國裝備制造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帶有戰略性、全局性的長遠任務。
“利好”的消息遠不止于此。近期,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上的報告上再次提出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這是一個更加積極的信號。
“強化政策支持”是機械行業步入高景氣周期的重要原因。強化政策支持使得我們的民族產業有了市場,可以逐漸擺脫受洋品牌壓制的現狀;稅收優惠使得企業有了充沛的現金流去投入研發,進而生產出可以替代進口的產品。這樣,整個裝備制造業就會像一部機器一樣高速運轉起來,進而進入高景氣區。
四、形勢分析及展望
2007年前三個季度,國民經濟繼續快速增長,GDP增速達11.5%,宏觀調控取得明顯成效。但經濟偏熱趨勢仍在持續,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有使經濟轉向過熱的可能,亟需引起高度重視。預計第四季度經濟快速增長的勢頭不會改變。就機械行業而言,存在著多種影響因素,值得關注。
(一)第四季度利好形勢繼續
總體來看,利好因素還是主要的。促進機械行業發展的因素將長期持續,則機械行業的持續增長格局不會改變。
從內需方面來看,存在諸多利好因素。《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中禁止和限制進口高污染、高消耗和已經被淘汰的技術和設備,限制進口國內已經具備開發能力的關鍵技術,取消整機和成套設備免稅政策,關鍵部件實行稅收優惠和免稅等政策,對我國的重礦機械、工程機械、機床工具、石油設備來說是一個好消息;鐵路(包括高速鐵路)建設加速,2007-2010年年均投資額3000億元以上,“十一五”期間新農村公路建設將投資4000億元以上,這對工程機械、鐵路裝備行業將起到極大地拉動作用;關閉小煤礦和發展大煤炭集團,形成5-7個億噸級煤炭大集團等,將為礦山機械、采煤機械的發展提供廣闊市場。
此外,在海外市場中,非洲、南美、南亞和東歐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熱潮剛剛啟動,且市場空間巨大,這將成為今后國內企業在海外開拓的重點市場。
(二)風險值得警惕
當前,宏觀經濟及政策環境總體上對機械行業發展有利,但是,機械行業發展中存在的一些暗礁也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注意。
一方面,宏觀調控的深化可能放緩行業增長。當前我國經濟增長較快,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幅度較大。機械行業與固定資產投資的關聯度較大。宏觀調控可能會降低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對機械行業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帶來一定壓力。另外,原材料價格上漲也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經營壓力。機械行業所需的鋼材、有色金屬、化工產品等原材料以及電、油、煤、氣等動力產品價格上漲,將提升公司的生產成本,給行業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了一定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