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大物博,礦產資源豐富,很多地方政府鼓勵開發礦產能源。從這一點就不難看出,為什么中國礦山機械能夠有1千多個品種類別,比如破碎機、磨粉機、選礦設備等更是形成了完善的產銷體系。
專家稱,中國有數目眾多的地勘單位,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地勘單位一直定位于事業單位。雖然長期從事地質找礦工作,手中有各種程度的地質成果和資料,屬于物質財富,由于歷史原因,許多地勘單位經濟比較困難,盡管手中擁有某一區域、某一礦種甚至多個區域、多個礦種的地質資料,但在市場競爭的同一起跑線上,不一定競爭過其他對手。跨國公司姑且不說,就是與新崛起的民營經濟相比較,地勘單位在經濟實力上也處于劣勢。
落后的制度和管理方式也導致探礦權大量閑置和私下轉讓。其具體表現是確有少數地勘單位或其他市場主體對別的地勘單位已經進行了勘查工作并成為礦產地的區域,借助關系進行登記,侵占他人成果權益或非法進入,蠶食侵吞,直至進行礦產開發,或者是對已取得勘查權的區域只占不探,資金、人力一概不投,而是閑置不理,每年編造工作量,延續已到手的勘查權。探礦權大量私下轉讓的原因是當地“探礦熱”持續升溫,甚至“連做房地產的、從事物流、娛樂業的都在介入探礦行業。
面對此問題,國土資源部在近期已經審議通過了《關于建立健全礦業權有形市場進一步規范礦業權出讓轉讓的意見》等文件,也是在鼓勵地方管理部門落實探礦權、采礦權申請、招標、拍賣制度。他表示,有關礦產權市場的規范管理工作,一方面是為了促進政府管理規范化,另一方面也為民間資本的進入,以及該領域內的重組兼并等商業行為打好了制度基礎。
國家這次政策的開放鼓勵,讓更多的民營企業進駐礦采行列,無形中催化了中國礦產業的新一輪競爭,這就需要更多優質的礦山機械設備,破碎機、采礦設備、選礦設備等企業必將抓住這次機遇,提升自己企業品牌影響力,提高自己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