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據海關新數據統計,2009年1~11月,我國機械工業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3358.08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6.77%(2008年1~11月,機械工業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4034.85億美元,同比增長23.35%)。其中出口1751.01億美元,同比下降21.86%(2008年1~11月出口同比增長28.18%);進口1607.07億美元,同比下降10.42%(2008年1~11月進口同比增長17.8%)。
1~11月機械工業匯總的13個行業,累計進出口總額均同比下降,其中工程機械行業降幅比較大,為下降33.63%,文辦行業降幅比較小,為下降6.99%。從出口分析,機械工業13個行業累計同比均下降。其中重型礦山行業和食品包裝行業分別下降4.84%和18.35%,降幅較上月擴大,其他11個行業降幅較上月縮小。從進口分析,除農業機械和文化辦公設備兩個行業同比有所增長外,其他11個行業全面下降。
1~11月機械工業對主要貿易伙伴累計進口出口同比仍為負增長。其中對四大貿易伙伴出口全面下降,對歐盟下降幅度比較大,同比下降29.28%;對東盟下降幅度比較小,同比下降15.26%;對美國出口下降20.36%,對日本出口下降24.24%。
有關專家指出,盡管2009年1~11月我國機械工業進出口降幅收窄,并累計實現貿易順差143.95億美元,但由于外需收縮規模很大,在結構上與內需存在較大差別,短期內依靠擴大內需,難以全面替代或彌補外需收縮產生的需求缺口。因此,2010年出口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據有關國際組織預測,世界經濟衰退的基本態勢尚未根本改變,全球貿易下滑并未見底,歐盟、美國、日本等我國機械產品主要出口市場需求萎縮。同時,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各國都傾向于收緊貿易政策,貿易保護主義已經抬頭。2009年12月30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批準對中國產石油鋼管征收約10%~16%的關稅,這是迄今為止美對華貿易制裁的特大一起案件。據美方統計,2008年,美國進口的中國輸油鋼管總額達到27.4億美元。
眼里不能只有歐美日
2010年,面對依然十分嚴峻的出口形勢和越來越嚴重的貿易保護主義,我國機械工業需要采取什么樣的對策呢?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原機械部進出口審查辦主任鄭國偉認為,全行業一定要發揮有利因素,用好優惠政策,同時必須多元化地開拓其他有潛力的市場。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政府已采取多項政策,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擴大投資規模,機械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2009年1~11月,機械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8.39%。同時,制定進一步支持裝備制造業和汽車工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企業技術改造;全面實行增值稅轉型改革;擴大國內消費,以拉動內需。此外,取消了一大批國內投資項目進口設備的免關稅和免增值稅政策,取消了所有外資企業進口設備的增值稅免稅政策。
鄭國偉認為,這些政策有利于我國企業的自主創新,提升國產設備的競爭力。就機械工業的出口來說,也有許多有利因素:人民幣銀行貸款已多次降低利率;鋼材等原材料價格已從高位回落;從2008年10月以來,我國政府已先后4次提高機械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國家對一些農機、汽車、家電銷售給予補貼,拉動了相關行業對機械產品的需求;國家還對出口信貸和保險加大了支持力度,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近一段時間,雖略有升值,但基本保持穩定,波動不大。上述優惠政策和有利因素,有關企業要充分把握,積極推進企業生產和外貿發展。
近幾年來我國機械產品與印度、巴西、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即金磚四國中除我國以外的其他三國)雙邊貿易發展很快,2007年與2008年我國機械產品出口普遍增長40%~90%。2009年1~9月我國機械產品出口印度達63.65億美元,繼續保持增長的勢頭。
中國和東盟10國、中國和智利、中國和新加坡已分別于2005年~2008年間簽訂自由貿易協定。2009年4月28日,中國已與秘魯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雙方將對各自90%以上的產品分階段實施零關稅,我國機械產品出口將從降稅安排中獲益。
鄭國偉認為,要充分利用與上述國家關稅減免的優惠,擴大出口,努力彌補在歐盟、美國等市場丟失的份額。尤其是東盟,這幾年雙邊貿易發展很快,按協議規定,從2010年1月1日起,雙方將90%產品的進口關稅降為零,我國的發電設備、輸變電設備、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機床工具、農業機械、通用機械等具有競爭優勢,要積極努力擴大出口。
“產品看同行”是死路一條
2008年我國機械工業加工貿易出口占全行業出口的40.42%,2009年1~11月加工貿易出口占41.87%,比重很大。對此,專家指出,我國機械工業必須轉型升級,不斷優化產品結構,逐步改變目前的低附加值和低技術含量產品占主要地位的局面,加大對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研制力度,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重視產品技術標準的不斷完善和提高,努力向標準或國際先進技術標準靠攏和轉化,提高國際競爭力。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特別顧問朱森第指出,機械工業是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裝備的產業部門,結構調整更是需要不斷進行,以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而當前尤為突出。機械工業的結構調整,包括產業組織結構、技術結構、產品結構等方面的調整,任務十分艱巨,產品結構的調整特別迫切。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內需拉動、保增長的情況下,需要特別注意某些領域產能的過速膨脹。有些領域的產能過剩已經顯現,有些領域產能過剩的風險正在積聚,盡快調整產品結構已成為不少企業和相關方面的共識,也是機械制造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條件。
他認為,當前機械制造業產品結構的調整,顯然要圍繞國家拉動內需投入的4萬億元投資,它的投向引導著機械制造業產品結構調整。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落實,需要機械制造業提供大量適用對路的產品和裝備;而十大領域工程(效能高清潔發電、特高壓輸變電、煤礦與金屬礦采掘、天然氣管輸液化儲運、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民生、科技重大專項)所需的產品和裝備,大多是當前國內不能提供的或性能、水平滿足不了用戶要求的。四大配套產品(大型鑄鍛件、基礎部件、加工輔具、特種原材料),則是裝備制造業的薄弱環節,更是機械制造業產品結構調整的重要方面。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諸如,核心電子器件、厲害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裝備及成套工藝、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等專項,所需的裝備目前多為進口,有些還進不來,必須靠我們自己研制。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大型先進壓水堆及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大型飛機、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等科技專項所需的裝備,國內也有很大差距。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更是機械制造業自身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和努力方向。
朱森第指出,機械制造業要抓住當前大好時機,主動積極地調整產品結構。“產品看同行”是難以發展的,生存恐怕也遲早會成為問題。產品看市場、看技術發展趨勢,才能永遠走在同行的前面,才能贏得用戶、贏得市場、贏得未來。